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机会就像河渠里的泥鳅,处处可见,但不易抓获。”30多年过去了,马化腾对中学老师的这句话记忆犹新。成长于深圳这座使命之城、创新之城,他从一个只会写软件的工程师,被感召到去创业,进而成就了一番事业。
22年前,腾讯诞生于华强北一个小楼房里,曾经步履维艰,凭着对用户负责的心态、不服输的拼劲,最终破茧成蝶,崛起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与文化公司之一,领跑数字经济。
腾讯的发展史,就是特区奇迹、中国奇迹的鲜明注脚。
日前,作为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入选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深圳之‘特’,关键在于创新、开放、务实。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深圳,就不会有今天的腾讯。”马化腾坦言。他期待,深圳利用“先行一步”的优势,秉承敢想敢干的特区精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打造双循环的“枢纽节点”,在大变局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继续为中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闯出一条符合国情、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没有任何“躺赢”的机会。对于腾讯,马化腾透露,目前更要学会冷静和专注,做好自己的事,真正做到“向下扎根,向上升级,普惠发展”,让科技创新不断驱动公司发展。
20多年前的马化腾一定不会料到,自己能在深圳大学校园的北面建一座腾讯大厦,从位于顶层的办公室可以天天俯瞰校园。
深圳之“特”:
“特”在创新开放务实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尖兵 。您如何评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发展?您认为深圳有什么特质?
马化腾:四十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想象。“深圳奇迹”离不开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创新活力。
1984年,我跟随父母搬到深圳,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了36年,可以说是深圳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刚到深圳时,当时全国有名的“深圳速度”的体现——国贸大厦就在我家附近,蛇口街头竖立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这种敢试敢闯、不言放弃的拼劲给创业者很多鼓励。
深圳特区的“特”,我觉得关键在于:创新、开放、务实。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我从一个只会写软件的工程师,被感召到去创业,这和整个深圳的环境是完全分不开的。不仅因为移民城市先天具有创新性,也因为深圳通过大量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家创新,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个体充分发挥出创新活力。
2004年前,马化腾在位于赛格科技创业园的办公室中工作。
深圳人心态都很开放,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年来,深圳的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加工贸易到自主创新,深圳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逐渐集聚起全球人才和各种创新要素。
深圳还有个特质是务实。大家都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深圳的企业家大多数都是务实低调,说得到的就要尽力做得到,各个领域都能通过实干闯出一批优秀企业。
企业成长:
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您和腾讯都是在深圳成长起来的。前段时间,您被表彰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马化腾:这份荣誉不单单属于我个人,也是给予腾讯的每一个员工和深圳科技产业的每一位建设者。腾讯生于深圳,长于深圳,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天时”、深圳特区的“地利”、团队及合作伙伴的“人和”。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深圳,就不会有今天的腾讯。作为深圳创业创新大潮中的一员,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正是那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拼劲和闯劲,让深圳奇迹成为现实。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深圳上中学时,校园里就流行一个词叫“时不我待”,老师用迫切的口吻告诉我们,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时代,机会就像河渠里的泥鳅,处处可见,但不易抓获。
1993年我们大学毕业时,深圳的创业氛围已经非常浓厚,产业上也慢慢闯出了一条路来。深圳是中国首批接入互联网服务的城市,这让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机会使用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这种时代浪潮和深圳“拓荒牛”的精神,让我们很早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深圳政府对于创新的呵护、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创业之初,国外风险投资机构都扎堆北京,基本不来深圳。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动搭台引进投资者非常重要,否则这里的创投生态形成不了。腾讯正是在1999年第一届深圳高交会上,拿到了关键的一笔风险投资,这让我们得以在市场中存活下来。
2000年10月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戴着红色围巾的胖圆企鹅形象已与日后无异。
腾讯过去22年在深圳走过的道路,让我们更加相信,只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特区精神不断传承下去,深圳就会生生不息,深圳的企业就能发展壮大。
站在新时代更高的起点上,腾讯和深圳的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一样,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通过“创新实干、开放进取”,努力创造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这是我们对过去四十年最好的传承和纪念,也是我们对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最好回应。
深化改革:
补长短板+融入全球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改革永远在路上,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肩负重任的深圳如何继续做好“特”字文章,有哪些值得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马化腾:今天,特区的“特”,未必在于特殊政策,更在于特殊的城市特质。对于深圳来说,它不单单是经济特区,更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特别是,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这让我们对深圳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也许需要同时做好两件事。
首先,在新形势和大变局中,重新认识自己,看到“短板”所在,看清成长的空间。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大家都期待深圳利用“先行一步”的优势,秉承敢想敢干的特区精神,继续为中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闯出一条符合国情、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看到,在医疗、教育、金融、法治等方面,深圳与国际先进城市仍有差距;在基础科研、技术攻关、超大型城市管理治理等方面,深圳已经下决心下功夫,未来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其次,深圳并非单打独斗,可以依托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在大变局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
建言湾区:
首要打好“科技创新”这副牌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新形势下,粤港澳三地怎样更好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腾讯怎样继续出力?
马化腾:过去几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并从战略规划一步步走向政策落地。我们看到,随着高铁的延伸、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深中通道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渐成为大家生活和工作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正朝着“世界级湾区”的方向迈进。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手握着几副好牌,首要是打好“科技创新”这副牌。这里集聚的高科技产业链比较完整,各个城市之间的互补优势明显。如果城际交通更便利,城市治理和服务协同程度更高,吸引人才的能力更强,大湾区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优势,可能会更充分发挥出来,并形成创新合力和全球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04年6月16日,腾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当然,粤港澳三地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要素,还有待更好地流动起来。在借助数字工具提升湾区协同治理水平方面,“数字广东”过去两年做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例如在今年疫情防控中,粤澳健康码转码互认,为恢复两地人员的自由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过去几年,我们也努力推动湾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交流。2017年起,腾讯启动“粤港澳青年交流计划”等多元化的青年项目,希望促进大湾区年轻人合作创新、全方位发展。我们需要利用整个大湾区的优势来筑巢引凤,放开胸怀吸纳全球优秀人才,这是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腾讯谋略:
把应用创新的“地基”打得更深更牢靠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您曾说过:“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我们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直以来,腾讯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
马化腾: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新公司层出不穷,新产品快速迭代。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公司从国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去”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腾讯的成长并非一路坦途。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以应对外界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进,大家说腾讯通过微信拿到了一张 “船票”,我当时说这只是一张“站台票”,未来充满未知,只能在忧患中生存。如今,面对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演进,腾讯再次进行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没有任何“躺赢”的机会。身在战车,就要随时准备面对新的挑战。
2013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围绕“开放”与“变革”这一主题展开。
目前,腾讯更要学会冷静和专注,做好自己的事,真正做到“向下扎根,向上升级,普惠发展”。向下扎根,就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滋养技术研发和前沿探索,把应用创新的“地基”打得更深更牢靠。向上升级,就要扮演好“数字化助手”的角色,通过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助力中国消费与产业双升级,并借助C2B能力,更好地打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大循环。普惠发展,就要与产业伙伴共同发展包容普惠的数字生态,努力让每一个普通用户分享数字红利,让更多人成为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过去几年,腾讯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快前沿领域探索,希望让科技创新驱动公司未来发展。腾讯从2019年开始推出了“科学探索奖”,希望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科学家提供雪中送炭的帮助。作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腾讯还通过每年的科学WE大会等活动,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希望让科学家走到聚光灯下,成为更多年轻人追逐的职业方向。
分享心得:
在跨界的地方寻找机会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从一名普通创业者起步,带领腾讯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与文化公司之一,如今您既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军人,也可以说是腾讯的头号产品经理。您有哪些心得想与当下的年轻人、创业者分享?
马化腾:22年前,腾讯在华强北一个杂乱的楼房里诞生,经历了一个个挫折,一度连服务器都买不起,也曾担心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去,但我们看到自己做的QQ,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就想再坚持一下。正是凭借对用户负责的心态、不服输的拼劲,我们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今天的环境和形势,与我们当年创业时已有很大不同,但是好产品可以创造价值,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年轻人仍然可以从身边对社会有用有价值的小产品、小项目做起,为社会生活解决一些小而具体的“痛点”,不断创造价值。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新技术层出不穷,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跨界领域出现。我们要学会在跨界的地方寻找机会。当年做QQ,后来做微信,我们都是在通信和互联网两个领域之间抓住了一个跨界的点。最后,年轻人创业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腾讯是由五个创业者一起做起来的,协同互补才更有力量。